首页
> 服务大厅 > 产改试点 > 案例发布 > 本省做法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聚焦重点难点焦点 奏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先锋号

省总工会部门或直属单位:产改办 发布人:王鹏测试 发布日期:2020-01-08 16:26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产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集团(院)党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深化认识,破解难题,担当作为,高质量推进产改工作深入开展。

正确处理政策要求和机制改革的关系,把重点工作做好

相较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在管理体系,特别是用工数量、工资总额等方面的政策灵活性和开放性上还有一些限制。做好产改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对照要求查摆问题,勇于直面不足,善于啃硬骨头,敢于打攻坚战。一是在思想引导上取得新突破。通过内外网站、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移动APP等各种媒介,广泛宣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让职工群众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夯实产改工作的群众基础,营造“务实创新、开放合作、严谨高效、敬业忠诚”的浓厚氛围。二是在政策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由两位主要负责人牵头,专题研究产改工作,出台了5个方面26项具体举措,范围覆盖近60家基层单位共17000余人。积极争取上级公司党委行政同意,通过经营授权试点方案,从投资管理、劳动用工、激励机制、财务管控等方面适当放权,为推动产改在我单位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在长期激励上取得新突破。紧抓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机遇,从市场化经营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变革不适应职工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系统总结首期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经验,不断扩大股权激励的覆盖面和受惠面,让更多的职工参与进来,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的关系,把难点工作做实

优质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轴心线。我单位利用产改契机,积极打破体制机制藩篱,深化精益管理,不断加强技术管理、市场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品、技术和企业文化升级,打牢产改工作物质基础。一是在管理模式上取得新突破。成立南瑞研究院和营销服务中心,统筹系统内科研资源和市场资源,从科研的同向性、发展的差异性、业务的互补性出发,实现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广大职工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自身发展融入企业整体战略,大力推进跨专业、跨单位协同协作,形成合力,相互支撑、互利共赢。二是在素质提升上取得新突破。整合建立全员培训体系,统筹开发各专业的培训课程课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攻读在职硕博研究生工作机制,深化南京师范大学南瑞学院建设,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研究生、博士生教育,加快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培育。三是在职工成长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探索完善职工职业发展通道,从原有的“Y”型通道进一步扩展至四路径的树形通道,从管理、技能、专家、职员等多个序列出发,形成纵向发展、横向贯通、多通道并行的网络化职业发展路径,为有意愿在科研、工程、生产等岗位有所建树的职工拓宽成长空间,真正实现事业有平台、上升有空间、待遇有保障。

正确处理企业需要与职工需求的关系,把焦点工作做新

职工与企业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我单位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方针,努力把握企业发展与职工成长成才的交汇点,实现企业与职工价值共创、成果共享、发展共赢。一是在弘扬社会风尚上取得新突破。举办第五届“身边的榜样”系列活动,选树10位先进模范人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职工对标先进、见贤思齐,达到“榜样身边再出榜样、劳模身边再出劳模”的效果。“身边的榜样”活动在2019年被列入了中组部案例库,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影响力和美誉度。二是在海外职工关怀上取得新突破。探索海外职工“八心”关爱体系,解决后顾之忧,让员工安心。关注身心健康,让员工放心;畅通交流渠道,与员工交心;解决特殊问题,为员工挂心;做好后勤服务,为员工尽心;规划职业生涯,树员工雄心;完善培训机制,给员工信心;注重风险防控,为员工留心,积极解除海外职工后顾之忧,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三是在“互联网+产改”上取得新突破。上线“我的南瑞”APP,结合产改需要,增加方便办事办公的服务、参加文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个性需求的服务,让产改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手段更便捷、内容更丰富、措施更有效。四是在维护非在编职工权益上取得新突破。由于受国有企业用工总量的限制,我单位用工形式较为复杂,非在编职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为维护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从同入党、同入会、同培训、同晋升、同考核、同报酬、同福利、同持股、同维权、同活动等10个方面着力,吸收劳务派遣、业务外包职工加入工会、参加活动、做好维权,真正实现薪酬福利一致、工会慰问一致、政治待遇一致,让非在编职工真真切切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