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大厅 > 产改试点 > 产改动态

扬子石化照亮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星光大道”

省总工会部门或直属单位:产改办 发布人:产改办 发布日期:2020-07-24 09:31

“当员工的基本功扎实过硬时,许多基层工作的‘瓶颈’也会迎刃而解,企业的基层建设更会如虎添翼。”全国劳模、江苏省劳模、扬子石化芳烃厂加氢裂化联合装置的生产主管刘建华说。作为省机冶石化系统产改试点巩固企业的扬子石化,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他们注重培训+考核,畅通成长通道;增设技能贡献奖,完善多种奖励机制;创新开展送荣誉进家庭进班组,放大荣誉辐射效应,强化职工自豪感,以实实在在的制度保障,照亮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星光大道”。

注重培训+考核,畅通成长通道

“怎样让装置越来越好?在师带徒上我又该做些什么?”闲不住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焦义平喜欢“没事找事”,最大化地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他在每年完成5个以上难题攻关的同时,加强人才培育,目前已为公司培养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共15名。

扬子石化注重系统化培训,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每月一考”, 出台19套装置“全流程操作”培养与考评方案, 倡导技能操作人员“精一能二会三”“一岗多能”,现已新增了150名“全流程”操作手。

培训质量的验证考核是对技能培训效果的直接考验。自1997年开始,扬子石化启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使考核更加规范公平,2018年创新开发使用考试管理系统,随机生成测评试卷。目前培养技师623人、高级技师159人,分别占一线职工15.69%和4%。

“H是指在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支队伍的成长中实现横向贯通,打破以往因员工身份而不能晋升其他岗位序列的限制。” 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钱伟仁向记者介绍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H”型人才成长通道。自2015年开始,公司根据岗位需要设定选拔条件,组织公开竞聘,刘建华等63人获得晋升。

近年来,扬子石化还着力谋划产改的顶层制度设计,出台了《公司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调整高技术(技能)津贴的通知》《扬子石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选拔管理办法》等28项涉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制度。

增设技能贡献奖,完善各种奖励机制

“围绕锅炉安稳运行和炉效提升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获得一线操作技能人员技能贡献奖。”热电厂锅炉装置主任技师刘春林说,公司高度重视技能操作人才的培养与奖励,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做好锅炉优化运行技术攻关,发挥好技术“传帮带”作用,为公司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

在推进产改的过程中,扬子石化依据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个序列,根据技能(技术)等级、贡献度等增设技能贡献奖,像刘春林这样的主任技师每月最高可获得1300元的激励。

“我深刻感受到了扬子公司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公司的年金设置进一步激励了员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我将进一步带领团队做好技术的开发。”这是研究院孙海龙博士在获得公司技能贡献奖时的感言。2019年,孙海龙主持并带领团队进行的中国石化核心技术开发,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将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个人因此获得公司最高的激励性年金10.8万元。

根据装置类别和业务性质,确定不同岗位班长津贴,标准为2400~7200元/年,目前共有630人享受;及时奖励一岗多能,对取得多系统、多装置操作资格者一次性最高奖励5000元;对取得公司专业技能竞赛前3名的选手,直接晋升技师资格……在促进人才培养,鼓励高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方面,扬子石化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多种奖励机制。

送荣誉进家庭,增强职工自豪感

“去年春节前夕,公司组织开展‘送荣誉进家庭’走访活动,董事长、党委书记洪剑桥带队来我家送荣誉,董事长跟我爱人和女儿拉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我们全家都特别激动,倍受鼓舞。”中石化劳模、南京市劳模、塑料厂值班长俞家军回忆着公司送荣誉进家庭时的场景,“这一活动真的是把荣誉送到了我们员工的心坎儿上。”

“第一次公司领导带队‘送荣誉进家庭’,我倍感惊喜,也感到很光荣,家人也为我的工作成绩感到高兴,鼓励我努力工作;第二次公司领导‘送荣誉进班组’,让我们全班都收获了荣誉带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化工厂班长万小平细说着公司两次“送荣誉给自己”的感受。

扬子石化“送荣誉进家庭”走访活动自2018年四季度实施后,得到了员工与家人的广泛好评。他们一致认为,公司领导带队走进员工家庭,较为罕见,一方面拉近了与领导的距离,另一方面又放大了荣誉的辐射效应,在邻里之间感到特别有面子,干好本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记者 陆夏彩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