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江苏恒力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的设备自动化工程师徐驰十分开心,他刚刚通过公示,成为泰州市企业首席技师。“我现在所从事的智能制造对自动化技术要求非常高,工作10多年来,只能靠自己悟,很多技术摸不着门路。去年有幸通过结对成为黄俊师傅的徒弟,得到了他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不仅让我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身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都影响着我不断努力前行。”徐驰感激地说。
黄俊是今年新当选的全国劳模,江苏工匠、省企业首席技师,也是恒力制动器智能化改造领域的专家能手。近年来,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黄俊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徐驰、吴滨等签下“师徒合同”。他耐心指导徒弟熟悉设备性能等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全面掌握智能设备维修技能和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师徒在实践中共同成长提高,如今,徐驰、吴滨等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他们共同为恒力公司智能制造发展助力添薪。
这样的“名师带徒”模式,在靖江并不鲜见。作为该市促进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2017年起,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万名精英蓝领培育工程”要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推进“123”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和靖江工匠培育选树活动,与市人社局一起,开展“名师带徒”系列活动,在全市各行各业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名师高徒”对子。
“一鞠躬,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再鞠躬,勤奋努力,才艺步步提高;三鞠躬,携手共进,建功立业!”身着亮蓝色衣服的徒弟向端坐着的师傅呈上拜师帖,在主持人的口令下,连行三拜大礼,并恭恭敬敬向师傅敬茶……这组镜头,出现在2019年4月30日靖江市举行的“名师带徒”拜师仪式上。
为推进“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2019年,市总工会与市人社局联合发文,从全市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技术能人中选拔出了100名“名师”,并通过举办“名师带徒”拜师仪式,探索“师徒结对”的选才育才机制,引导劳模、工匠、技术能人师徒结对传承技能、师徒同心涵养品格,使“名师带徒”活动成为技艺传承的接力棒、技能提升的快车道、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在企业创新转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开辟新途径。
师徒结对传匠心,青蓝相接铸辉煌。作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名师”们以专注坚守的精神、高超绝伦的技能、精益求精的品格,感染、激励着新一代的“接班人”,将靖江船舶、靖江锚链、靖江美食等产业精髓,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南园宾馆的点心间内,“汤包大师”陶晋良忙碌着对正在包蟹黄汤包的工人们进行指点,小小一个汤包需几十道工序,每个包子上要有30多个细小均匀的褶皱,生意再忙,也丝毫不马虎。陶晋良与汤包结缘近40多年,是靖江传统名点发展史上的领军人物。为了让传统技艺得到传承、让更多的徒弟能尽快独当一面,身为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特级点心师的陶晋良倾囊相授技艺。今年65岁的陶晋良仍坚持每天第一个赶到操作间,“师傅带徒弟,师傅就要当好榜样,我多付出一分,他们自然会好好效仿,如果我偷懒倦怠,那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做得比我更好。”至今陶晋良已先后培养了50多名弟子,分布在靖江各大酒店宾馆,成为靖江传统名点重要的传承队伍。弟子们多次参加各大烹饪大赛,屡屡斩获奖牌。
范钦岐是靖江市“车工状元”,他结对的徒弟于龙是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在读学生,因未考入本科院校,一直比较迷茫,学习积极性不高。范钦岐为他量身制定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计划,涵盖车、铣、刨、磨、钻、镗、线切割、激光切割等各个工种,还经常发送一些大国工匠的典型事例给徒弟,教育他不仅技艺要精进,更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在范钦岐的悉心教导下,于龙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各类考试和技术比赛,先后考取了中级钳工、中级电工、高级电工证书,普通车床也达到了高级工水平。侯斌、谢杰师徒来自于靖江市马桥畜牧兽医站,侯斌是有名的兽医大师,2014年,在全国首届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上夺得第一名。侯斌对同事毫无保留,将训练的技艺倾囊相授,如今,徒弟谢杰也成为马桥镇兽医领域的一把好手。
靖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亚明介绍,“名师带徒”活动自开展以来,师徒结对在全市造船、数控、自动化控制、电焊、车工、医生、烹饪、盆景、种植等领域遍地开花、争奇斗艳,结出了累累硕果。师徒结对这种传统培养和教育模式,带动和促进了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成才。今后,市总工会将与人社部门厚植“名师带徒”的政策沃土,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进一步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着力造就一支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为推进靖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通讯员 秦洁 记者 鲍晶 李勇 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