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聚焦 > 女职工服务

倾情关爱微讲堂 | “38”特辑--致敬最美巾帼奋斗者之心理护航

发布日期:2020-04-13 15:36 浏览次数:

今天,我们的倾情关爱微讲堂开启第一课:为战疫征途的女医护人员心理护航。

授课人:曾智,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疫情征途上女医护人员的压力与应激


(一)由于抗战疫情的特殊性,一线医护人员不仅承受沉重的救援任务,也承受着来自很多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

1、疫情之下,我们再一次选择牺牲与家庭共聚的美好时光。

2、面对完全未知的新冠病毒,我们义无反顾选择与病毒做斗争:劳动强度和职业暴露风险引发的压力都很大。

(二)疫情救援压力下的应激反应。

应激是由我们自身难以应对的危险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及身心紧张状态。

二、疫情征途上女医护人员的心理护航技巧



(一)压力既然存在,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重新审视压力。

(二)坦然面对救援结果,保持心态平和,学会接纳自我,对自己的职业和职责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认知。

医学不是万能的,医护人员也不是救世主,接受不完美和失败是医护人员应该保持的客观认知。医护人员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避免过度苛责自己,专注于在做好眼前的每一个医疗动作,专注于一个一个地帮助病人。

(三)从抗疫中的积极事件感知职业获益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

职业获益感是医护人员感受在自己的工作带给自己益处时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四)积极融于救护团队,向其他团队成员学习抗疫压力下放松的技巧和策略。

倾诉宣泄情绪、深呼吸放松、正念冥想、自我安抚的“蝴蝶拥抱”、自我催眠……

(五)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同事、朋友和家人),尤其是亲人的心理支持,是在抗疫一线舒心工作的必要条件。

去抗疫一线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国家的使命所在,我们一定取得家人的理解。医护人员要多和家人沟通,通过视频等方式和家人联系获得心理支持。


三、女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


(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认识。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异常强烈的情绪刺激后(如体验死亡威胁、目睹他人死亡、躯体受伤害等)延迟出现并持续存在的一类精神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PTSD是二战后才产生并逐渐引起关注的一个概念。研究发现,无论是亲身经历或目睹,还是自己身边的亲密关系者遭遇重大变故,都有可能造成PTSD的出现。PTSD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闯入性再体验、过度警觉和回避。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症状。

(三)女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

1、尽可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保证饮食和睡眠的情况下开展工作。

2、面对工作拥有足够的信心,创建相对安全感。

Doherty等认为女性比男性情绪易感性更高,对情绪感染更敏感,也更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感染。

3、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合理的情绪宣泄。

呼吸放松、瑜伽冥想、画画或者写“疫期”日记……

4、寻找社会支持和归属,避免过度共情。

人生三艘护航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朋友(同事)关系。

5、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以恢复心理平衡。

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