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有这样一位理论宣传工作者,他把宣讲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把理论宣讲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作为地方党委宣传部理论工作者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他不仅是全市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而且身体力行,满腔热情,常年活跃在理论宣讲一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一闭幕,他就又立马奔波在江海大地,讲党史、讲党的创新理论,乐此不疲。他作为市委宣讲团主要成员,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400多场次,听众超20万人次,50%以上场次在乡镇、社区,深受好评,广受赞誉,“黄粉”遍布大江南北;他撰写理论文章和学习笔记近100万字,在各级报刊、各大网站发表文章60余篇,篇篇严谨深刻,旁征博引,启人心智。他就是江苏省优秀宣传干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咱们的宣讲家”的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巡视员黄正平。
勤学不辍 当好“翻译官”
曾经有人说过,理论宣讲者就是宣传思想战线的苦行僧,单调无趣,枯燥无味,但黄正平同志从不这样看。双休天、大热天、大冷天,到海岛、江心沙,到新疆、天津、上海、深圳,黄正平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工作中“苦”中作乐,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城乡基层宣讲第一线。
1993-1994年,他曾在团中央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工作。系统的学习加上善思的品质,让学医出身的他对理论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他追随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从没有停止过。
黄正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要给别人一杯解渴的水,自己要有一汪灵动的泉。”理论工作者首先要懂理论、信理论,才能讲理论、传理论。宣讲才有深度,听众才有广度,才能让人信服。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理论大发展的九年。黄正平说,理论创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理论传播。无论工作时间,抑或闲暇时分,他都持续关注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复研读,不断思索。为了弄懂精髓,把握要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原著是他必读书本,对十八大以来最新的理论创造,他更是打印成卷放在包里,编辑成文存进手机,并随时随地写下心得体会。
理论工作者就是人民群众的“政治翻译”“思想向导”。理论讲得太玄奥,群众听不懂;说得太浮浅,群众参不透。在黄正平看来,想当好翻译、做好向导,必须做到六个字——顶天际,接地气。
顶天际,就要听党话、跟党走。要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把习近平讲话、党中央部署、中南海声音及时传下去。他讲述习近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总书记运用唯物论中实事求是的观点,向世界解析中国国情及新时代、新特点,运用唯物辩证法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阐述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活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语言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群众史观标注到新高度。”他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构建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三新”的核心框架。他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在文化方面的理论创新集中在八个方面——文化强国论、核心价值观论、文化自信论、人民中心论、改革发展论、文化创新论、文化动力论和文化互鉴论。”把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观与文化创新论结合起来,阐明理论创新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创新的当代价值。他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论和规则论思想时说:“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开放进一步扩大,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除了继续深入在市场和资源上统筹,还一定要树立好规则意识,注重在国内国际规则上统筹。”
接地气,就是讲群众愿意听、喜欢听、听得进的话。黄正平认为,在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说“大众语”“方言”“家常话”,讲身边人、身边事,群众才能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理论传播才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例如,他在宣讲“四个意识”时,用细胞有核、花开有蕊来阐释核心意识,用“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团结一致向前看向前进”等形象化语言阐释看齐意识。再如,在谈旗帜鲜明讲政治时,他罗列了“政治生态”“政治规矩”“政治巡视”“政治操守”等14个政治属性新词,列出“政治生活”“政治态度”“政治敏感”等17个政治属性旧词,“讲政治”内涵又有了哪些深化和扩展?群众一听即明。
笔耕不辍 善作“思考着”
理论宣讲有“料”,更要有“魂”,更要达到“通透”的境界。黄正平认为,理论要透彻才能说服人,理论要通俗才能通达。宣讲者自己在对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学习基础上,要作出独立而缜密、成熟的思考。黄正平心中的目标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工作中,通过深入学习研究,首先努力使自己成为党的创新理论方面的专家,以此提升理论宣讲的前瞻性、深入性和权威性。
2016年2月23日,求是网发表黄正平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科学思维方式的网评,第一次从理论思维、问题思维、全面思维、规则思维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魅力的思维方法进行概括。2016年8月31日,他在党建网发表《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的核心理念》一文,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观的发展。他在文章中从人民主体、人民位置、人民立场、人民生活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新人民观的主要内涵进行阐释,进而又从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党建网刊登黄正平《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委宣传部门的重大责任》,提出要做好思想理论准备,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就是要在理论创新、理论总结和理论概括基础上,切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对内对外的传播工作,发挥这一巨大思想成果凝心铸魂的作用。作为党委宣传部门,要特别注重掌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播特点和科学规律,重点研究城乡基层和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需求分层和需要,力争做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最大化。
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丰富,要在短时间里切实掌握其深邃本质并非易事。黄正平运用丰富理论工作积累,求索思考,笔耕不辍。九年来,围绕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理论创新、文化自信、意识形态等重大课题,他将学习体会、考察宣讲所得进行总结,形成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40多种报刊发表。他发表的文章被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打印成册,作为理论宣讲教材发放给党政干部和基层群众。
创新不辍 组织“大合唱”
要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全面覆盖,达到最广泛的传播效果,必须要在工作创新上下工夫。黄正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殷殷嘱托,注重在基层的创新创造。
如何从“独唱”变为“大合唱”,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在黄正平组织和带领下,南通各地踊跃创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拓展传播平台载体。八千平方公里江海平原,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小组专家学者沙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理论传基层,认知零距离”传播行动、“百姓名嘴”风采大赛、驻外党员流动课堂……百花齐放。思想理论战线从冷线转为热线,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品牌的主阵地、主力军。江苏省委领导同志高度赞誉,《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纷纷聚焦这一独特的南通现象。
由南通市委宣传部等命名的首批3家“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基地”在海安县雅周镇、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启东市“正能量加油站”揭牌。海安县雅周镇涌现了64户家庭文化室,家庭文化室遍布各村居,形成了一张全国独有的家庭文化室网络。南通大学是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大批埋头研究、勤奋教学,并热衷于走出校门作报告的政治理论教师。他们被市委宣传部聘为党的创新理论兼职讲师。启东“正能量加油站”共建成898个,全年辐射和服务人数超过30万,被誉为“思想集中地”“舆情引导场”,成为江苏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品牌。组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基地”这一做法,在国内没有先例。截至目前,南通市“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基地”已有22家。
思想建党就是要搭建党中央与老百姓的连心桥。请进来、传下去、送出去,是南通理论宣讲的三种模式。如何送到最需要的最基层、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宣部介绍了由大学生村干部组成村居理论宣讲队伍的南通经验。
黄正平和部里同志组织在崇川区开展融理论讲堂、道德讲堂、社科讲堂为一体的“三堂融合”工作试点,迅速在全市推开,理论工作空间从100多个发展到4000多个,有效实现了原有宣传思想阵地的领域拓展、内涵提升、影响扩大。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通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介这一做法。
正是黄正平等一位位忠诚、可靠的宣讲工作者,活跃在城乡基层的一个个忙碌的宣讲团队,以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和认真态度,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情挚爱,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矢志追求,懂理论、信理论、讲理论,乐此不疲传理论,常年坚持在城乡基层和外地流动党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理论宣讲,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信任与赞许,一个组织有力、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大宣讲”格局在南通蔚然形成。九年来,江苏省委宣传部多次以现场交流会的方式推广南通基层理论工作经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多次刊登南通理论宣传的工作经验,以理论宣讲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冬训连续多年在全省领先。有五位同志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11月南通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荣获中宣部表彰,2017年9月26日黄正平被中央宣传部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作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主要研究内容,突出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研究方向,主持了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的实践与经验研究”,还担任了南通大学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主任。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他说自己宣讲理论不会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作者单位:南通日报社)
【责任编辑: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