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一品”,打造党建带工建企业文化特色品牌;“蓝领党员”成才计划纳入“区组织工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获中组部“点赞”;深化“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探索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非公企业“三创争两提升”活动,形成“党工共建”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格局,为绘就“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江都答卷增色添彩。
打造政治引领特色品牌,为企业发展培根铸魂
“企业要稳步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灵魂。党建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就是亨达水务的灵魂!”亨达(扬州)水务有限公司投入400余万元,精心打造的水月轩文化园林,形成独具特色的“源头活水”党建带工建企业文化品牌,把党建文化、法制文化和水文化融合在一起,让红色企业文化为企业补足精神之钙,提升了企业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生产经营形势越来越好,供水发展动力强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江都区,像亨达水务公司“水月轩文化园林”这样的企业党工共建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品牌还有很多。
近年来,江都坚持铸魂补钙,充分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创新融合载体,以“班前微读、微学习”“我是党课主讲人”“都讲”活动为依托,辅导新思想、党史、新中国史等,引导广大职工深入主动学习,在非公企业开展职工大讲堂活动200多场次、劳动故事分享会30多场次、义工教授讲座40多场次,评选表彰优秀职工大讲堂30个,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他们从顶层设计入手,扭住“人”这个关键,通过“内扶”“外派”、选优训强等手段,配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量,选派215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和“第一书记”,选举986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精湛的非公企业党员在企业党支部任职。深入开展非公企业“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以系列品牌创建、典型选树活动,带出非公企业党工共建创优争先好氛围好路径,打造技能服务型党建示范点、示范带,推动150个党建示范点“点”上开花、4个示范带“带”上出彩,形成连点成带、拓带成面的生动局面。
实施“蓝领党员”成才计划,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能量
“我们7名核心成员有3名党员,在党员激励带动下,团队集中攻关研发的四边折弯机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赵智林是江苏亚威机床股份公司工艺部首席技师,也是一名“蓝领党员”,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多项技术创新,为公司培育了一大批技能人才。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亚威公司深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实施“蓝领党员”成才计划,深化党工共建,将7个党支部建在生产经营一线,加强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每个支部都有一个支部工作计划、一个学习阵地、一片活动园地,支部书记牵头一个书记项目。在党员带动下,职工斗志昂扬,公司生机勃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评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示范单位,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亚威公司党委副书记谢彦森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28名车间、部门、销售办事处负责人都是党员,公司党委收到的入党申请书多达60份,区里发展党员的指标也向他们倾斜,每年都有5到8名技能人才光荣入党,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正能量。“蓝领党员”成才计划和党员“三培养”机制,即:把高技能人才、骨干分子和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发展的“顶梁柱”和职工心目中的“主心骨”。这是江都为非公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一项创新举措,对全区重点非公企业特别是六大基本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非公企业发展党员指标实行“点供”倾斜,被纳入区委组织部《江都区组织工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
为更好地支持蓝领职工成长成才,江都区总工会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连续举办两届“江都杯创业大赛”。深入开展劳模支部创新工作室“双创双提升”活动,近几年,每年评选表彰“龙川工匠”100人。设立3500多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5700万元非公企业人才培育发展专项资金,打通人才创新创业绿色通道;筛选31所省外985、211高校构建校地深度合作联盟,建立科技镇长团与企业挂钩指导、与劳模工作室协同共建机制,密集组织产才对接产学研合作活动。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劳模创新工作室22家、“五一劳动奖状”35家、劳模总数达千人,2020年评选的61名劳模基层一线职工占比达58%。全区已经培训班组长325人,从一线业务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279人,从党员中培养业务精英257名,为地方发展汇聚了强劲红色动能。
推进“百企联百村”,聚力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万顺集团投资援建高标准宽体钢架温室大棚,种植无公害草莓,村里当年就实现草莓销售收入40多万元。”江都区郭村镇张倪村党总支副书记倪俊高兴地介绍道。
张倪村是一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全村727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达30户。2016年,全国劳模周善红任书记的万顺集团党委对口扶贫张倪村,成立蔬果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吸引农户参与入股等形式,实施现代农业扶贫项目。
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一期投入近600万元因地制宜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园,种植绿色水稻100亩,援建18连栋高标准宽体钢架温室大棚种植无公害草莓,开发鱼塘、果蔬、餐饮等产业。2019年村集体增收超120万元,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脱贫,52名贫困家庭成员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租金、薪金、分红,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美。
把党建引领“村企联建”作为有力抓手,通过结对共建、资金帮扶、产业赋能、人才培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帮扶经济薄弱村走上发展新道路,是江都区委区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江都区总工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积极动员全区民营企业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投身乡村广阔天地,共谋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他们深入村企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民企发展意愿、乡村困难需求,摸实情、办实事,因村制宜、因企施策,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村企联建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增强经济活力。截至目前,已推动243家非公企业联建243个村(社区)。
江都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邱永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提升非公企业参与联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联建中,找准难点堵点,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形成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多方互利共赢的联建格局,持续促进农民受益、企业获利,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都汇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