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人才发展为核心,技术技能为抓手,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定位,着力聚焦产业建设改革要点,在共享出行、氢能产业、新型存储芯片、燃料电池产业提前布局,重点发展。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大潮中,公司结合产业建设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人才思想政治引领、人才队伍素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富有成效,通过抓产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也为辖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撑。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高标准谋划产改布局
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一体推进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驱动,才能释放企业高水平建设的新动能。2018年永安行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团队历时4年时间研发出氢能自行车及其系统,以及氢能车产业链,基本攻克了该领域氢能源成本、能效转换、安全性等诸多难题。2020年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更加坚定了企业聚焦氢能发展的方向。
为进一步完善完整企业产业体系。永安行投资2.4亿元,占地42000平方米的智造中心于2021年正式投运,氢能自行车生产线、燃料电池生产线、储氢器生产线、智能锁生产线、控制器生产线、SMT生产线等产品线均已正式投产。2021年,永安行1000辆氢能自行车在常州正式投运,成为行业内首个大规模量产运营的“氢能自行车系统”。该氢能自行车车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续航70公里,人工换氢仅需10秒钟完成,不仅改善了锂电池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不足,同时动力更足,是未来两轮车的发展趋势。2022年,永安行瞄准民用消费市场,推出国内首款大规模量产的面向消费端(to C端)的氢能自行车。
以引育人才为基础,高质量夯实发展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永安行坚持人才强企,打造一支“引得来”“留得住”“育得出”的人才队伍。多年来,永安行紧紧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等重点任务,造就一支有理想、懂技术、会创新的人才队伍。
2021-2022年期间,永安行申报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堆管理系统”、“公共自行车的停放系统及停放方法”的发明专利,分别喜获2021年度、2022年度常州市职工十大发明专利、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的项目认定。项目发明人钱程、李峰作为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在永安行看来,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更为重要。为不断健全企业推出的“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创新体制,永安行坚持“文化引才、岗位成才、发展造才”理念,不断深化人力资源改革,深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面打通引才育才通道,有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目前,永安行拥有技术研发人员近27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10余人。公司建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智慧共享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省级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成就员工为己任,高效能打造硬核队伍
在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永安行精准发力,深化联动机制、构建培育体系、贯通成长路径,凝聚产改合力、动力、活力,跑出产改“加速度”。
从一线运维员工到研发技术人员,永安行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丰富就业类型,并根据产业工人不同职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公司为员工定期提供诸如《人才训练营》、《领导力培养》、《精益生产管理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以不断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及发展事业,并满足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公司普遍推行管理岗位竞岗制度,大力营造技能吃香、勤奋立身、创造有位的浓厚氛围,让每个员工都有实现职业梦想的公平机会。成立晋升考核组,分级分层分工种对公司的技术能手、技术骨干、后备干部开展晋升考核,打通管理岗、操作岗、技术岗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了操作岗、技术岗的待遇体系,将绩效和薪酬精密匹配,让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同进步共成长,让更多员工在职业生涯中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自我价值。
未来,永安行将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多元资源服务社会,形成长效机制,为社会、为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搭建共建、共赢、共享的发展大格局。在重点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永安行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凝聚力、战斗力,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为赋能永安行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为产改注入“匠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