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三车间内,一场变压器套装插片的技能大赛火热进行。比赛分两组,经过激烈角逐,第一、第二名分别耗时8.6小时和10小时。令人惊喜的是,综合耗时和参赛人数两个因素,效率跟去年相比,提升了35.7%。
“车间就是我们的赛场。”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江永强说。当下,这样的技能大比武在吴江的企业中是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大家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如火如荼,成为吴江产改实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吴江,正不断向新时代“工匠之城”跃迁。日前,在2022年度苏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评价考核中,吴江名列第一,被新时代苏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评为“优秀单位”。
产改催生产业发展澎湃动能。自2019年产改工作开展以来,吴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改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打造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大军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产改工作持续提质、扩面、增效,走出了一条品牌之路。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项改革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为吴江制造、吴江创造积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朝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迈进,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真谛,展现产业工人的力量与担当。
政治引领 培根铸魂
微信视频直播授课、线上线下热烈互动、结构化研讨入心入脑……2022年11月,区总工会产改创新项目“吴工大讲堂”——“思政教师进企业、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序幕,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首先开讲《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随后,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王军一身蓝色工装,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作了题为《以“匠心”赋能人生,用“创新”贡献价值》的专题演讲。他们用学员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党建引领和劳模工匠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原来抽象枯燥的理论概念转换成实际案例,如同源头活水,从思想深处的泉眼里冒出,汩汩热气,霞蔚蒸腾。
拉近心灵距离,加注“心”动力。产改工作推进中,吴江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产改的重要性,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奋进共识。
“产改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必须以培根铸魂为根本,强化政治引领。”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沈健民表示。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产改注入不竭动能。吴江建立了全省首家“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研究院”,加强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研究实践和成果转化;建立劳模专家和工匠人才智库,全省首创运用结构化研讨等方式开设劳模工匠创新研修班;全国首创建设“吴江数字工会服务e站”,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职工宣传体系。胡毓芳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媒体平台大力选树榜样典型,开展“劳动创造未来、技能成就梦想”先进事迹宣传,产业工人身边典型不断涌现。2022年,全区共有167人荣获全国、省、市、区五一劳动奖章,23家单位荣获省、市、区五一劳动奖状,43个集体荣获省、市、区工人先锋号。
试点突破 示范带动
“当工人,一样能成才!”2022年6月,江苏省人社厅公布全省首批29名特级技师名单,亨通光电设备总监韦冬成功入选。1996年,韦冬中专毕业后进入亨通从事设备修理与维护的工作,当年就获得亨通光电公司“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荣获集团首批“十大杰出员工”称号,此后几乎拿遍了区、市、省、国家各类技能人才荣誉,获评副高级职称、首席技师称号,与公司高管待遇相当。“在亨通,技术工人成长有通道、有阶梯。只要肯钻研,就会成长成才、发光发亮。”韦冬兴奋地说。
吴江是全国产改试点地区之一,亨通集团作为全国民企500强,先行先试,为全国产改探路。“亨通集团围绕‘一代比一代强’的人才建设目标,把高技能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制造强企、质量强企、科技强企的重要抓手和发展支柱,通过实施政治建设工程、赋能成长工程、维权服务工程、聚力共建工程,让双高人才增才干有本领,有更多获得感和更大发展舞台。”亨通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副总裁吴如其介绍。
试点争当示范,产改创新不断涌现。汾湖高新区优化集宿区服务功能,建立区域性职工之家和长三角工匠大学堂;盛泽镇被纳入全国财贸轻纺烟草系统产改项目试点,建立纺织行业十大工种工资指导线发布机制;亨通集团作为全省首家被授予正高级职称评审权的民营企业,产改经验被全国推广;恒力集团“五心工程”、盛虹集团“六个百万”奖励等做法入选省产改案例;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禹云长作为苏州唯一企业代表参加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一幅由“产改之笔”勾勒出的新时代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随着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的批复成立,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实践、争创特色品牌,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化推进,打造了以寻访工匠、组织比武、建设学堂为主要内容的“寻武堂”工匠培育品牌,积极推进工匠学院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区镇企三级工匠培育体系,大力实施“365”工匠培育计划,逐步形成了以“瞄准一个目标”“开展五项试点”“打响一个品牌”“实现五大效应”为主要内容的“1515”吴江产改工作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2022年,吴江新增技能人才2.11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44万人次,新增技师以上技能人才0.18万人次。目前,吴江共有3个区镇纳入省产改试点,75家企业纳入省产改试点。
协同战作 攻坚克难
串点连线成面,工会、人社、教育、科技、太培中心、国资办等产改领导小组成员协同战作、攻坚克难,持续擦亮吴江产改“金名片”,让“能工巧匠”撑起“吴江智造”一片蓝天。
高质量举办“吴江技能状元”大赛,突出做好省“双创”、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等高端领军人才引进,重点做好江苏工匠、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育,扎实做好区优秀高技能人才孵化工作,加强高技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夯实区级平台载体基础,支持指导现有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向更高层级建设发展……区人社局立足“以产改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工人为主角”,使一大批技艺精湛、追求卓越、乐于奉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在自己的岗位上精进不止、深耕不已。
区教育局则依托职业院校、成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聚力职教学生和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方面,区教育局切实落实《苏州市吴江区校企共建企业学院促进办法》,近两年每年专项支持100万元,推动已经挂牌的14个企业学院建成学生学徒、教师实践、课程开发、员工技能培训、企业技术创新的场所。
“依托恒力产业学院的全新平台,苏信将进一步加快人才培训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为恒力集团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苏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德斌对企业产业学院寄予厚望。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行同样令人振奋。
“希望双方进一步聚焦校企人才共育、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共培、平台共享等领域,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新思路和新举措。”这代表了吴江众多校企的心声。吴江中专与通鼎互联开展“3+3”通鼎学徒制培养,丝绸中专也与恒力集团、盛虹纤维牵手,采用“工学交替”,实现学生“入学及入职,毕业即就业”。
苏州产改考评,吴江名列第一,这是来之不易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吴江产业工人数量大、队伍建设任务重,希望区总工会再接再厉,按照市委要求,结合吴江实际,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走深走实,取得更好业绩。”吴江区委书记李铭对此作出批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乘着“产改”东风,吴江将以申报江苏省首家全国工匠学院示范点为契机,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进一步推进产改向纵深发展,为吴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