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聚焦 > 深化产改

市国资委:求实创新 主动作为 全力推进国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省总工会部门或直属单位:产改办发布人:孙健发布日期:2023-06-13 15:24浏览次数: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直国资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产改工作要求,围绕产改明确的工作任务,结合盐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市属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一、突出政治引领,夯实思想基础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市属企业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宣讲二十余次,借力“红色温馨”党建联盟平台开展各类党建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广大产业工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团结引领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推进,做到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市国资委党委会2022年全年4次专题研究国企党建工作,对党建工作阶段性任务做出布置。年初,与各企业党委书记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把党建工作列入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内容,党建工作成效和企业领导人的薪酬挂钩。持续规范企业组织架构,核定各市属企业“三定方案”,将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相关业务融合,市属企业均已调整党群或组织人事部门,配齐配全专兼职党务干部,基本实现了党群和人力资源部门合并或由同一名领导分管。配合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单位中选派9名原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市属企业党建指导员。将党员发展计划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全年发展党员190人。

(三)提升职工主人翁地位。目前,市属企业全部成立了工会组织,建立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现职工董事全覆盖,凡涉及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和企业改革和职工安置的重要内容,需经职代审议通过。积极推荐46名产业工人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作为地方党代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组织市属企业职工之家建设专项检查,进一步推动企业工会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质量水平提升,较好提升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二、聚焦素质提升,完善技能形成体系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市属企业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利用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等,建设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的特色工匠学院,与河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成立十余个校企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合作开设冠名班、订单班,开发产业工人人才培养标准和培训课程,与盐城工学院、盐幼专等学校合作定向培养了汽车设备制造、酒店服务、旅游等多方面专业人才。推行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的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同时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选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

(二)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市直国资系统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推进2022年全市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十百千工程,市属企业共组织各类劳动和竞赛14项,其中劳动竞赛4项,技能竞赛10项。初步形成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发展模式,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行业性竞赛为主体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三)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吸收一线产业工人参与科技项目攻关、重大科技课题研究,将一线产业工人作为共同完成人推荐参加创新奖项评选,市属企业干部职工全年共计51人获得“市五一创新能手”或“市技术能手”称号;推动企业将“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企业研发体系、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市属企业全年共计举办本单位“五小”评奖活动10余次,其中银宝盐业公司职工发明的“蜘蛛手抓包稳定性改造项目”被认定为江苏省职工“五小”活动省级优秀项目。悦达集团职工发明的“纯电动乘用车软包动力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工艺”和“轿车轮胎纵向水漂试验方法”均获2022年度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奖;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挂帅”制度,帮助更多一线产业工人申报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操作法等奖项。

三、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维护职工权益

(一)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市属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出台《市属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格式文本,9户市属企业及337户子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两书一协议”,实现“两个100%”。

(二)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出台《市属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办法》,指导市属企业加快建立和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市属企业全面实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截至2022年底,市属企业累计开展管理人员竞争上岗772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 62%;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69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 5.56%。

(三)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出台《盐城市市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办法》,对9户市属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提高市属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意见》,建立健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业绩为导向,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并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新发展阶段,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2023年省产改工作要点及重点实施项目清单要求,市国资委将充分发挥市属国企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助推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一)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一是将产改工作纳入市属企业党建工作要点、党组织书记履职清单等,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属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多组织劳模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结合自身奋斗经历宣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引导产业工人学习贯彻新思想、新理念。通过宣传劳模的奋斗经历与典型事迹,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二)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模范大多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在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提升方面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将紧扣产改方案中“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的要求,推出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等举措。一是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强化创新引领。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为内容,为劳模传播劳动技能、创新方法、管理经验搭建重要平台,在集智创新、技能传承、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依托劳动技能竞赛,进一步发挥劳模技术业务专长,强化产业工人技术能力。一方面,劳模通过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载体,聚焦生产技术难题和经营薄弱环节,指导带动广大产业工人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劳模通过社会服务、技能帮扶、师徒帮教等活动,向产业工人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产业工人的创造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推进市属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一是营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通过劳模宣讲团、劳模大讲堂等形式,展现劳模爱岗敬业、匠心筑梦的成长经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育人实践与社会服务,用劳模品质浸润社会风气。二是打造融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通过劳模进企业、进班组,进行技术交流、精神宣讲,进一步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与创新激情,引导产业工人树立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市属企业培育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方法,把劳模精神作为推动盐城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