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心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勤奋踏实,可掬河汉万顷;投身钻研,再立“焊”马功劳。
他用智慧和汗水攻关硬核科技,获得了徐工集团2020届大学生军训“优秀标兵”和“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他叫李壮壮,是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事业部的一名智能制造工艺师。
将电弧的温度控制在6000℃至8000℃之间,这是李壮壮用代码串联智能设备和产品的温度,而与电弧一起升温的,还有他对智能制造工艺的无限热忱。从2020年7月至今,李壮壮一直致力于徐工汽车焊接智能设备工艺的改善工作。
夏天是很容易流汗的季节,李壮壮选择让汗留在工装里。K20矿卡驾驶室自制项目启动时正值盛夏,李壮壮接到工作任务后,便投身到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中。在炎热的焊装车间中,他抱着笔记本电脑与大家协调沟通,测量矿卡驾驶室数模数据,帮助工人抬物料、量尺寸,最终顺利完成了第一台矿卡驾驶室的试制工作。随后的矿卡驾驶室的小批量试制过程中,李壮壮参与到对部分焊接结构件进行焊道优化的环节中,因为焊花飞溅,他不得不穿上厚厚的长袖工作服,工作时经常捂出一身汗。有天晚上九点,结束工作的李壮壮赶回公寓,路过走廊时,因脸上身上满是灰尘,很多同事都没认出他是谁。
焊缝,往往存在于板材结构的拼接、转角等位置。焊缝平整,则受力均匀、坚固耐用;反之,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埋下隐患。对待焊缝,李壮壮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调试焊装设备时,飞溅的火花会掉进他的鞋里,把鞋、袜子和皮肤连在一起,脱鞋袜时皮肤就会被撕破。即便如此,他总是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为了更好地调试焊装设备,让焊缝更加平整。“有时候,焊缝的缺陷误差要小于零点几毫米,焊接机器人也不是万能的,要把参数调到最合理,就得不断地进行尝试。”每当有人问李壮壮工作苦不苦,他总是云淡风轻地笑着说:“我受的这点苦,比起手拿焊枪的工友少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对部分焊接结构件的焊道优化,在保证焊接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了工时及辅料的消耗,单台车节约费用约127元。
一滴汗水,一点智慧,一个灵感,一次创新,一起奋斗,一等奖。接到关于举办2021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的通知后,李壮壮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立即投身到训练之中。备战省赛,时间紧迫,他便将折叠床与被子搬到了实训教室,通过节省通勤时间来加强训练。比赛前一天,他与队友仔细讨论实操环节的具体分工及装配、调试步骤,直至凌晨两点。在机器人编程过程中,李壮壮更是不断创新,一次又一次地优化程序,实现了协作机器人与六轴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业,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两台机器人的作业精度及作业速度,并尽可能地减少干涉区以及机器人的等待时间、提升工作站的作业效率,最终获得“江苏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职工组一等奖。
在调试焊接机器人设备的过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李壮壮敢闯硬关、善打硬仗的注解。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不仅得把调试出来的每一次焊花绽放在高质量的产品呈现中,更是要将梦想的花火播撒在其艺必工、其职必举的坚定信念里。
通讯员 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