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经开区自确定为产改试点单位以来,瞄准种好产改试验田,打造产改示范区,争当产改排头兵的目标,围绕一个核心,打造品牌,扎扎实实推进产改工作。
一、以打造品牌为抓手,产改为企业发展倾“心”服务
(一)打造先锋引领品牌,在全区挂牌成立5家红色匠人匠心工作室,优秀党员作为匠人匠心工作室带头人,如金海新源以周金龙同志作为带头人的工作室,主持开发的平单轴光伏跟踪支架控制器,已成功应用于光伏发电项目,新增项目订单合计超2亿元。培育李前进、徐纪荣等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逐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入选江雁计划7人,配套资金数百万元。
(二)打造技能提升品牌,借鉴蜂巢“工匠训练营”的模式,今年再挂牌成立美科、金海新源、中电3家“工匠训练营”,孵化产生一批“十大技术创新成果”“十大优秀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积极争取扬中、镇江两级的奖励资金。推动蜂巢与市总工会职校合作,联合镇江高专共同办学,为蜂巢职工提供学历提升服务,送教材进企,送课堂进企。目前已有14人报考镇江高专,27人填报专升本。
(三)打造亲情服务品牌,推广建设“职工养吧”,制定完善《关于开展经开区“职工养bar”的建设通知》,以养神、养技、养成、养智为目的,按照“四有”标准,目前已建成5家,累计奖补资金1.5万元。建设康乃馨服务站,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结合我区企业发展实际,蜂巢、香江科技2家单位相继建成,蜂巢获镇江市康乃馨服务示范单位。打造“兴隆红娘逢囍汇”工作室,搭建“1+8+N”三级联动服务队伍,建立“7+X”工作机制,推行“345”工作法,服务单身青年职工,传播文明婚恋新风,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聚才”“留才”。
二、以务实举措为保障,产改与企业发展双“圆”满
(一)共商共建机制,将产改列为政协“有事好商量”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机器换人、人才招引、职业技能提升等内容,广泛听取政协委员、企业主、车间负责人、一线工人的建议和意见。
(二)绩效评价机制,开展年度产改绩效评定机制,通过看现场听汇报,结合日常工作对企业产改工作进行绩效评定,在次年的“五一”大会上进行表彰命名激励,切实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四进”机制,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先进典型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大力弘扬科技成才、爱岗敬业等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对各级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工匠等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如香江金牌员工王琴以“咱们工人出彩”为题,引发了工人的共鸣,激发了工人的热情。
(四)典型示范机制,在产改过程中注重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树立典型,形成了一批经开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改模式。如蜂巢易创推行“强基四步法”,将普通职工逐步孵化培育为专业级产业工人;香江科技通过“搭平台、建制度、强培训、重激励、办比赛”五大举措,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的“五位一体”员工培养体系;亿能集团建立“老带新”“师带徒”奖励机制、职称评定奖励机制、内部培训讲师奖励机制、车间“文明班组”评比等机制。
(五)精细管理机制,将全区企业按村(社区)联合工会区域划成八个网格,使每个企业都在网格中,一个不漏,村(社区)联合工会主席为产改网格长,负责区域内企业产改具体工作。按企业规模,采取ABC层级管理法,对不同企业的产改制定不同的工作要求,让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将全区企业梳理,划分光伏、服装鞋帽、电器装配、橡胶制品等行业,适时择机组织同行开展论坛、交流、小竞赛、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