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大厅 > 产改试点 > 产改动态

沭阳县总工会力促产改工作提质增效

省总工会部门或直属单位:产改办 发布人:谢兆龙 发布日期:2024-04-01 09:07

近年来,沭阳县总工会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沭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统领,以服务职工为中心,夯实基层基础,致力精准服务,围绕政治引领、改革创新、赋能成长、维权服务四个方面积极开展产改工作,为推动沭阳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工会力量。

筑牢政治引领之基,激发产业工人新活力

扎实开展“企业工会组建突击月”行动,全力推进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全面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组织体系,全县新组建工会企业1078家,新吸纳5.2万人,其中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0.4万人。积极邀请省市劳动模范、工匠严帮银、李敏、胡闯、范程利等到企业讲学或作报告,让广大职工从先进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把党史教育与“我为职工办实事”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下乡镇、到企业、进学校进行红色电影公益展映,展映《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红色电影近200场次,激发产业工人干事创业新活力。

创新驱动产改深化,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开展“金蓝领”产业工人岗位增酬计划,为15位“金蓝领”发放9万元补助资金,创建市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产业工人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形成了产改激发成果涌现、成果推动产改深化的局面。积极策应“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和20条产业链建设,实施产改联盟“千企竞发”三年行动,在高端家居、服装纺织产业精选6家试点企业,培育典型,努力让产业链成为产改面,以产改面助推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排定 100 家重点产业链企业,聚焦技术瓶颈、紧缺人才需求等关键环节征集引才需求清单,建立“一企一档”,征集紧缺人才需求总数 4153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35 人、高校毕业生 2917人。打造“聚才强链·梦圆花乡”-“四精”人才全链条服务品牌,通过链长链主企业进校园、产业人才进校园、校园沭阳日、“花乡7:30 人才夜市”等渠道,开展特色招聘活动 26 场次,引进高校毕业生 4486 人。

赋能职工技能提升,打造高素质产业大军

扎实推进“技能沭阳”三年行动,探索建立“技能银行”,量身定做“培训菜单”,完成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1980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 2144 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102 人。通过职业资格、等级评价、专项能力“三驾马车”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鉴定工作,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 2400 余人。全县职业学校积极与经开区重点企业对接,桐昆集团、瑞声科技、伍佳纺织等22家经开区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施订单培养,共成立企业冠名班26个。经贸高职建成数控、电子、计算机、商贸四大实训中心,设有47个实训室,沭阳中专与宿迁高旗、江苏双元共建6个校外实训基地,鸿星中专与经开区企业共建数控实训基地。

强化维权服务保障,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通过多种方式宣讲《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建筑工地、企业厂房、劳务市场等地开展普法活动,系列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发放宣传单20000余份,发放民法典宣传手册10000余份,让法治惠及更多产业工人群体。畅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为广大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提起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严惩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开展夏季安康“三送”活动,给高温一线职工送去133万元防暑降温用品等物资。持续创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目前投入使用的站点达87家。给22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体检;为800名女性职工免费两癌筛查;联合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4场,提高了大家的职业病防治知识。

下一步,县总工会将不断谋划探索、总结经验,推动产改传导到基层、工作落实到企业、成果惠及到一线产业工人。并通过抓亮点、抓示范、抓引领,形成一系列具有典型示范效应、可推广可复制的特色做法,进一步激发推进产改工作的内生动力,助力沭阳产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