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大厅 > 产改试点 > 产改动态

立足创新谋发展 助力产改建新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省总工会部门或直属单位:产改办 发布人:朱丽丽 发布日期:2024-04-11 16:03

近年来,市科技局聚焦“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产改工作决策部署,引导鼓励广大产业工人主攻产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强化领导,不断汇聚产改工作合力。注重整体推进。市科技局切实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作为践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列入局年度工作要点,构建“一条心抓落实、一盘棋抓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牵头出台了“科技创新16条”等政策文件,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从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资助产业科技人才、鼓励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引进外国人才等方面入手,培养靶向性产业高端创新人才。谋划出台《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行动方案》等政策,完善国家、省科学技术奖配套奖励机制,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落实研发创新成果利益分配等激励机制,激发产业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搭建服务平台。结合“科技惠民四进四送”等活动深入开展产改政策宣讲。通过科技镇长团、专家服务团、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团和科技专员为成员的“三团一员”现场服务,组织行业专家、教授走进企业开展交流与培训,着力破解企业推进产改难题。

二、聚焦重点,不断优化产业工人创新环境。在创新投入激励上出新招。出台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制度,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产业技术工人的工资福利等相关费用纳入研发费用范畴,实施“产业质态提升、研发机构提质、研发投入贯标、重点企业提档、基础研究拓展”五大系统工程,建立“重点企业库、研发专家库、研发管理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的“两库三清单”,全年兑现研发奖补资金5000万元,惠及企业121家,6家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2%;全年企业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在创新企业培育上出实招。指导企业研发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培育高技能创新人才,提升企业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实施科技助企“1+3”工作机制,开展高企培育攻坚专项行动,运用大数据分析、线上专家答疑、线下精准指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专家预评审等五项机制,举办高企业务培训10余场,参训人员超过千人,千余家科技型企业纳入服务网格。开展淮安市级创新型领军企业评选,认定73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市新获批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3家。申报通过率67.65%,位居全省第2,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0家,同比增长15%,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2104家。3家企业获省首届创新发展奖表彰,数量居苏北第一。在创新氛围营造上出硬招。整合升级打造淮安双创品牌赛事,组织人才团队精英赛、创新创业选拔赛、技术难题挑战赛,2023年有13家企业项目获得高校、科研机构“揭榜挂帅”,签约金额4220万元。14个项目入围省创新创业选拔赛半决赛、2个项目入围国赛半决赛。

三、精准施策,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创新素养。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实施规上高企研发机构“清零”行动,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69家、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成功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江苏视科新材料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点9个、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5家。注重产学研合作。紧扣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与省产业研究院、上海交大、南理工等大院大所和高校合作,通过鼓励产业工人参与“揭榜挂帅”等联合技术攻关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3年开展产学研活动10次以上,完成产学研合作对接项目20项以上。强化创新奖项申报。鼓励企业人才申报省科技进步奖,2023年全市有7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表彰,其中两项获省科学技术项目奖一等奖。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