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总工会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总工会的关心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部署要求,围绕“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建立完善产改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逐步打造出“134”工作品牌,有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加强“一个引领”,夯实产业工人思想基础
加强党建引领,锚准产改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产改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工会牵头抓总作用,汇聚各方面资源力量和社会共识,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改工作,研究下发了《新时代雨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区委分管领导任新时代雨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坚持工会重大工作、重要事项及时向区委请示汇报,区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包括区总工会在内的群团部门情况汇报。
突出党建、产改、工建一体化推进。区总工会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将雨花产改工作纳入全区党建工作总体框架,坚持把工建纳入党建“大循环”,积极探索党建带工建“双循环”机制。雨花党建、产改、工建一体化推进机制建设列入省总工会2023年度深化工会改革重点机制建设项目。“中国(南京)软件谷工会联合会党建带工建聚力促发展”产改工作材料在学习强会上发布。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促进形成了“雨花红谷”、“红色方向盘”、“红围裙”、“四上五新六有”等产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品牌、产改工作品牌。润和、满运获评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省级示范单位。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发挥先进典型在思政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精神感召和榜样引领作用,成立由党的二十大代表崔圣菊、雨花台中学校长赵光辉等10名各行各业劳模代表组成的“雨工劳模宣讲团”,挑选出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劳模代表组成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邀请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薛蓉蓉宣讲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团结引领广大产业工人聚力奋斗。连续三年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开展“雨花台区文明职工”选树活动,共评选出“雨花台区十佳文明职工”20名、“雨花台区文明职工”59名。
搭建“三个平台”,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一)搭建培训平台。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谷雨学院”、南京嘉环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挂牌一批劳模工匠学院、产改实训基地。“谷雨学院”特色企业培育平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人才构建谷雨培训营、谷雨成长营、谷雨加速营等不同维度的培育体系,精准帮扶中小微科创企业,打造培育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助力职工转型创办企业,目前已服务覆盖企业超500家。嘉环科技“软件谷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可认定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等4类职业(工种)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发动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健全外部培训资源库,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助力产业工人技术理论和实操技能双提升。制定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产业工人自我充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搭建竞赛平台。聚焦南京打造万亿级产业,紧盯软件和信息服务主导产业,围绕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运满满承办全省货运新业态驾驶员安全行车劳动竞赛,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货运新业态驾驶员竞赛活动,被列为江苏十大引领性劳动竞赛“大比武”项目。2023年组织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智慧家庭工程师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女职工高效办公技能竞赛,软件谷智慧城市软件产业基地项目入选市重大工程项目劳动竞赛,在雨花徐工地块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中建科工杯”劳动竞赛。2024年,全区申报重点工程劳动竞赛1场,一级技能竞赛2场,三级技能竞赛8场,在2024年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集体协商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以赛促学强技能、以学促用砺精兵。将技能竞赛打造成产业工人技术交流的大舞台、技能提升的大平台。
(三)搭建创新平台。以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抓手,为产业工人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和展示才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凝聚产业工人创新智慧,挖掘产业工人创造潜能。目前我区共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企业发展送技术送良方,引领产业工人在岗位中成长成才。广泛地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企业生产管理各环节。积极组织辖区职工参与“三个十大”、“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励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热情,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常超的场地受限狭窄空间地下室外墙肥槽水泥土回填施工项目荣获2023年度南京市职工“五小”活动优秀项目。
注重“四个着力”,构建产业工人美好家园
(一)着力做实权益维护工作。实施“工会+人社+法院+司法+检察院”一体化维权模式,充实雨工法援团队伍,常态化值班年均提供法律援助600多人次。加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力度,调整区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持续优化法律援助服务质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职工受益互利共赢。下发《关于组织开展“春季要约行动”的通知》,发挥专兼职集体协商指导员作用,分类分层指导、规范协商程序、细化量化协商内容。签订薪酬激励集体合同75份,专项合同87份,覆盖职工近万人,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着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多措并举加强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推行“企业重点建,行业覆盖建,区域兜底建”模式,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动态建会率保持在85%以上。大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成立享到出行、赛虹桥长虹路社区等新业态联合工会,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区级和街道(园区)“两级”全覆盖。满帮集团旗下运满满、货车帮、省省货运三大货运主体实现建会全覆盖,江苏本省发展运满满工会会员21.4万余人。
(三)着力推进工会阵地建设。始终以职工为中心,积极推进职工书屋、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站、室)等职工活动室的建设和完善,持续推进职工之家规范化建设,为职工提供一个温馨、有归属感的工作环境。目前我区共有职工书屋49家,职工之家41家,爱心驿站9家。依托工会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工会服务、职工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延伸公共服务功能链条,让更多的产业工人享受到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
(四)着力做好职工服务品牌。围绕产业工人实际生活需求,开展一系列关心关怀活动,多措并举关爱产业工人,提升产业工人幸福指数。开展单身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搭建青年职工互动交流平台。举办非遗文化走进暑托班系列活动,申报“暑期职工子女托管中心”,为职工解决子女暑期看护难题。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组织职工参加市总招聘活动等,有效拓宽职工就业渠道。深入重点工程、高温作业企业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送安全、送法律“三送”活动,分批次组织一线职工、优秀技术工人和劳模参加疗休养。常态化开展送温暖、大病帮扶、金秋助学、女职工“两癌”筛查、生活救助和困难劳模帮扶,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