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亦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淮安,一场以“技能兴淮”为旗幡的行动,正铺就产业工人通往高质量就业的通衢大道。
今年以来,淮安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江苏省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相关部署,将“技能兴淮”行动作为产改的关键抓手,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能培训赋能,筑牢产改根基
“多亏参加了‘技能夜校’,我的电工技术突飞猛进,现在工作起来底气十足。”金湖县某企业工人张军的喜悦溢于言表。金湖县聚焦产业工人需求,针对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等群体,开展数控车床、电工、电子商务等培训,累计达 203 人次,为当地产业工人队伍注入新活力。
淮安接连印发《淮安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等政策,动态调整培训补贴目录,精准对接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需求。市直相关部门深入调研,掀起技能培训体系变革,着力构建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培训体系,大力开展“扫盲式、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推动城乡劳动者“应培尽培”“愿培尽培”,为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筑牢坚实基础。
产业导向培育,打造产改“生力军”
1月3日,中天钢帘线学院“中天班”第一期结业,33 名学员实现“毕业即就业”。中天钢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到岗就能上手,大大提升了效率。”
淮安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起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淮安工匠学院建设,聚力打造“1+30+N”工匠学院体系;着力打造支持金湖县新建技工学校,增挂“南京技师学院金湖学院”牌子,与南高齿开设订单班;推进淮安技师学院与纽泰格共建市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学院;支持洪泽技工学校新设立化纤生产技术专业,对口培育技能人才服务台华新材料,为产业工人队伍向重点领域、新兴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创业助力,拓展产改空间
“奔五”的刘华在盱眙县参加了“龙虾烹制+直播带货” 培训班,从电子厂工人转型为知名龙虾饭店主厨,并试水网络直播,一条视频播放量突破5万。
淮安以技能培训为保障、充分就业为导向,聚焦重点群体、产业、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大力开展“技能兴淮”,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健全监督机制,大规模、高质量、多层次培育技能人才,为产业工人自主创业、多元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政策引领保障,激发产改活力
淮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相关职能部门将持续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深入开展“技能兴淮”,让劳动者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身上有劲。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淮安强化政策引领,完善保障机制。如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大力推行能级工资和技术创新集体协商,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为产业工人解除后顾之忧。
以“技能兴淮”为抓手,在技能提升、产业培育、创新创业、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淮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 23.11 万人,产业工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愈发强劲,为淮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劳动者,铺就了一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之路。(陈进元)